創業者的必修課

如何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生存:創業者的自制之道

傳統經濟學認為人們選擇是基於理性,後來1980年有個芝加哥大學的教授提出另一種看法,認為人的腦是由「兩個半自主的自我」在不斷進行對抗的合成體。

操控高層次認知活動的是「前額葉皮質區」,掌管慾望本能的是「邊緣系統」。這個社會有太多厲害的商人能夠繞過我們的前額葉皮質區,慫恿我們用慾望來做決策,不斷地強化我們的衝動。

我自己就上過一些文案的課程,在教人如何透過操作消費者的情緒,巧妙地繞過前額葉的理智判斷,讓消費者在衝動下購買產品。

說得很厲害,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。

總之呢,我們身處在這個社會,已經被訓練成只要稍微脫離那個滿足的狀態,就會感到焦慮。因此我動不動就會看手機,並不是我真的想看,而是我內心有著某種不安。

手機放進口袋,也會不時覺得是不是口袋有東西在震動。

其實,在震動的不是我的手機,是我躁動的心。

因此我昨天睡前做了一個比較不一樣的決定,其實也沒什麼,就是把網路關掉才睡覺,避免一早醒來就看到手機冒出的各種通知。直到我吃完早餐,調整好內心對於手機的不安,我才打開網路,回到這個社會。

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誘惑與雜訊,我不會選擇逃避,也不會選擇屈服,而會選擇透過不斷地練習,就像重訓一樣,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堅強。

發表留言